第517章 难题出现
2025-03-29 作者: 影子狸花猫
第517章 难题出现
篝火晚会在一片欢声笑语中落下帷幕,村民们带着满足与喜悦各自回家。
此时,夜幕深沉,月色如水,洒在宁静的周家庄,仿佛给村庄披上了一层梦幻的薄纱。
第二天清晨,阳光轻柔地唤醒了沉睡的村子,可昨晚篝火晚会的“残局”
仍静静地躺在村子中央的晒谷场上,等待着村民们前来收拾,老支书一大早就安排人过去收拾,不然就放在晒谷场那里,的确是有点影响美观。
虽然说现在还不用晒谷,但是晒谷场作为全村最大的地方,只要有什么事情都要过来这边,无论是全村大会,又或者是像昨天晚上的篝火晚会,都是要在晒谷场这里进行。
所以不收拾干净是不行的!
老支书就站在村口的大槐树下,扯着嗓子吆喝起来:“大伙听好了!昨天篝火晚会热闹完,留下一地残局,咱得把村子收拾干净咯。
阿强,你带着几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,把篝火堆的灰烬清理了,顺便把那些烧剩下的木头规整规整,李婶,你领着妇女们把晒谷场上的桌椅碗筷都收拾收拾,该洗的洗,该归位的归位。”
周大强一听,立刻把袖子往上一撸,招呼着身边的几个小伙:“兄弟们,走,先把这篝火堆给清理了。这灰烬要是被风一吹,到处都是,可麻烦了。”
他们拿着铁锹、扫帚,来到篝火堆前。
篝火堆里的灰烬还带着些许余热,周大强小心翼翼地用铁锹把灰烬一铲一铲地装进竹筐里,旁边的小伙则用扫帚把散落在周围的灰烬扫拢过来。
“这火昨晚烧得可旺了,你看这灰烬都堆得这么高。”
一个小伙一边扫一边说道。
周大强笑着回应:“那可不,昨晚大伙玩得多开心呐,咱得把这地方收拾好,以后说不定还有更热闹的事儿呢。”
另一边,李婶带着一群妇女来到摆放桌椅的地方。
她们看着满桌的碗筷和残留的食物,立刻分工行动起来。
有的妇女负责把碗筷收集起来,放进大水桶里,准备拿到河边去清洗,有的则把桌子上的剩菜剩饭清理到一个大盆里,准备拿回大饭堂。
李婶一边收拾,一边对旁边的王嫂说:“昨晚这顿饭,大伙吃得可香了,就是这收拾起来得费点劲。”
王嫂笑着说:“婶子,这有啥,大家吃得开心就行。而且这收拾收拾,也能让咱村子赶紧恢复原样。”
妇女们手脚麻利,不一会儿,桌子就被擦得干干净净,碗筷也被整理得整整齐齐。
在大家齐心协力的努力下,晒谷场渐渐恢复了往日的整洁。
篝火堆的灰烬被清理干净,木头整齐地堆放在一旁,桌椅碗筷被清洗干净,放回了原处,地上的垃圾也被捡得干干净净。
老支书看着收拾好的场地,满意地点了点头。
周益民的话,今天也是早早就起来!
将今天的商铺全部秒杀下来,看来运气还不错,有一百包鱼饵、一百斤橙子、一百包饼干、一百斤五花肉。
周益民没有想到还能有鱼饵,正好派的上用场。
自那次钓鱼收获满满后,周益民好像有点喜欢上了这项活动。
反正只要无聊,没有别的事情要忙,他便扛起鱼竿,带着精心准备的钓具和美味的零食,前往村子的河边。
他总是能找到绝佳的位置,在那里,河水清澈见底,鱼儿在水中自在穿梭。
周益民熟练地挂上鱼饵,将鱼钩轻轻甩入水中,然后静静地坐在那里,享受着这份宁静与惬意。
每次收竿,他都能收获不少鱼,有肥美的鲫鱼、活蹦乱跳的鲤鱼,还有那滑溜溜的鲶鱼。
这些鱼在水桶里扑腾着,闪烁着银色的光芒,引得旁人纷纷侧目。
周家庄的村民们见状,心中满是羡慕。
在这个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,能吃上新鲜的鱼肉,无疑是一种难得的享受。于
是,不少人纷纷效仿周益民,拿起自制的简陋钓具,满怀期待地来到河边。
他们学着周益民的样子,找个地方坐下,将鱼钩甩入水中,眼睛紧紧盯着水面,满心盼着鱼儿上钩。
然而,现实却给了他们沉重的打击。
大多数人忙活了几个小时,水桶里依旧空空如也,只能无奈地“空军”回家。
只有少数运气好的人,经过几个小时的等待,能钓到几条小鱼崽子。
这些小鱼在水桶里显得那么渺小,与周益民钓的大鱼相比,简直是天壤之别。
尽管收获不佳,但村民们似乎感受到了钓鱼带来的独特乐趣。
那种在河边静静等待,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感觉,让他们忘却了一天劳作的疲惫。
所以,即便总是空手而归,他们依然乐此不疲。
每天下工后,村里的河边便热闹起来。
大家一边分享着钓鱼的心得,一边互相调侃着彼此的“战绩”。
原本平静的河边,此刻充满了欢声笑语,成了周家庄村民们新的休闲乐园。
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,周家庄在宁静与欢乐中有序运转着。
然而,老支书却陷入了深深的烦恼之中。
这一天,他来到村里的仓库,看着堆积如山的饲料,眉头紧紧地皱成了一个“川”字。
这些饲料都是周家庄加工厂辛苦生产出来的,原本指望能卖给公社,为村子带来一笔可观的收入。
可如今,公社的饲料厂生产出饲料后,便不再从周家庄拿货。
这些饲料就这样滞销在仓库里,像一块沉甸甸的石头,压在老支书的心头。
老支书心里清楚,这些饲料留着村里用得着,根本消化不了这么多。
村里唯一的养鸡场,平日里都是将饲料掺杂着新鲜的菜叶子或者其他东西一起喂鸡,对饲料的需求量有限。
而且,饲料是有保质期的,一旦过了保质期,再拿去喂养牲畜,极有可能带来风险。
要是牲畜因此出现问题,那损失可就大了。
老支书在仓库里来回踱步,试图想出一个解决办法,可脑袋里却乱成了一团麻,怎么也理不出头绪。无
奈之下,他只能去找周益民商量,希望这位点子多的年轻人能想出个好主意。
如果商量不出一个结果的话,只能是将村里的饲料厂给停下来,等到把仓库的饲料全部用完,估计再开工。
不过这个饲料厂,可是周家庄辛辛苦苦捡起来,要是就这样停下来,实在是有点不甘心。
不到最坏的情况,老支书也不会将饲料厂给停下来。
老支书匆匆来到周益民的家里,却发现周益民并不在家。
周益民的老爷子看到老支书,热情地迎了上来。老支书问道:“老哥,益民呢?”
老爷子笑着说:“益民的话,现在应该在钓鱼!这孩子,都不知道钓鱼有什么好的,就这么上瘾,一有空就去!”
老支书听了,心中暗自好笑。
之前周益民经常待在家里,老爷子还念叨着让他出去走走,现在出去了,老爷子又嫌他老是往外跑,真是让人哭笑不得。
老支书也不好说什么,只能笑了笑,说了一声便告辞,转身朝着村里的河边走去。
来到河边,老支书远远地就看到周益民坐在那里。
周益民身旁摆放着一些水果和零食,他正悠闲地盯着水面,手中的鱼竿稳稳地握在手中。
在阳光的照耀下,周益民的身影显得格外惬意。
老支书走上前去,看着周益民这般悠闲的模样,自己也突然想钓钓鱼,放松一下紧绷的神经。
他开口说道:“益民,这么悠闲!”
周益民听到声音,转身看见老支书,有些疑惑地问道:“老支书,你是有事情找我?”
他不太清楚,老支书是恰好经过,还是特意来找自己。
如果是特意过来找自己的话,估计又有什么事情想找自己帮忙?
老支书点了点头,不急不慢地走过来,在周益民身旁坐下,说道:“益民,村里的仓库,饲料堆积越来越多,你看有什么办法消化一下吗?”
周益民听到这个问题,心中一紧。
他原本以为会是原材料供应或者生产环节出了问题,没想到是饲料滞销。
他仔细一想,老支书说的确实在理。周家庄只有一个养鸡场,对饲料的消耗有限,而且喂养方式也并非全部依赖饲料。
周益民一时间也想不出好的办法,他挠了挠头,说道:“老支书,一时间有点难想,不过坐下来,一起钓钓鱼,说不定能想到什么好的办法?”
老支书也没有更好的办法,只能坐下来。周益民从一旁递了一根鱼竿给老支书,这根鱼竿是周益民平日里备用的,虽比不上他自己常用的那根顺手,但也还算结实。
老支书接过鱼竿,手却有些微微颤抖,他看着鱼竿,又看看水面,眼神中透着一丝迷茫与着急。
毕竟,饲料滞销的问题就像一座大山压在他心头,让他难以真正放松下来。
周益民看出了老支书的紧张与焦虑,他微笑着说道:“老支书,别着急。钓鱼这事儿,讲究的就是个心平气和。您看,咱们先把鱼饵准备好。”
说着,周益民拿起一旁的小铁盒,里面装着他自制的鱼饵,散发着一股浓郁的香味。
他用手指捏起一小团鱼饵,示范给老支书看,“这鱼饵啊,要捏得紧实一些,但也别太硬,得让鱼儿容易咬动。”
老支书依言照做,可他的手还是有些不听使唤,捏出的鱼饵形状歪歪扭扭。
周益民见状,轻轻拍了拍老支书的肩膀,安慰道:“没事儿,第一次弄都这样,多试几次就好了。”
在周益民的耐心指导下,老支书终于准备好了鱼饵。
接着,周益民又开始教老支书甩竿。他站起身来,拿起自己的鱼竿,一边演示一边说道:“老支书,甩竿的时候,手臂要用力,但不能太猛,得有个巧劲。您看,像我这样,先把鱼竿往后拉,然后迅速往前甩,让鱼钩带着鱼线平稳地落入水中。”
老支书学着周益民的样子,往后拉竿,可由于太过用力,差点失去平衡。
他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,说道:“哎呀,这还真不是个容易事儿。”
周益民笑着说:“慢慢来,您再试试。”经过几次尝试,老支书终于成功地将鱼钩甩入了水中。
此时,阳光洒在河面上,波光粼粼。微风轻轻拂过,河边的芦苇沙沙作响。
老支书紧紧握着鱼竿,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水面,心里却依旧惦记着饲料的问题。
不一会儿,周益民的浮漂动了一下,他迅速集中注意力,猛地一提鱼竿,一条肥美的鲫鱼被拉出了水面。
鲫鱼在鱼钩上扑腾着,溅起一片片水花。
周益民将鱼放入水桶,笑着对老支书说:“老支书,您看,这鱼就上钩了。您也别着急,耐心等等,说不定下一个就是您的收获。”
老支书点了点头,可没过一会儿,他就开始坐不住了。
他一会儿看看自己的浮漂,一会儿又看看周益民的水桶,嘴里嘟囔着:“这鱼怎么还不上钩啊?”
周益民笑着说:“老支书,钓鱼就是个磨炼耐心的过程。您越是着急,就越难钓到鱼。您试着深呼吸,放松自己,把注意力都集中在水面上,感受大自然的美好。”
老支书听了,深吸一口气,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。
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,河面上偶尔泛起一圈圈涟漪,那是鱼儿在水中游动。
老支书的心情也渐渐发生了变化。他发现,当自己不再一味地想着饲料的烦恼,而是专注于钓鱼这件事时,内心的烦躁似乎慢慢消散了。
他开始注意到周围的景色,阳光照在身上暖暖的,微风拂过脸颊,带来一丝清凉。
耳边除了河水流动的声音,还有鸟儿欢快的歌声。
他的目光也不再仅仅局限于那静止不动的浮漂,而是开始欣赏起这宁静而美丽的河边风光。
不知过了多久,老支书的浮漂突然动了一下。
他的心猛地一紧,差点下意识地提竿。他想起周益民说的话,要等浮漂有明显的下沉动作再提竿。
于是,他强忍着内心的激动,紧紧握住鱼竿,眼睛死死地盯着浮漂。
紧接着,浮漂猛地往下一沉,老支书眼疾手快,用力一提鱼竿。
只感觉手中一沉,一条小鱼被拉出了水面。
老支书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,说道:“益民,你看,我钓到鱼了!”
周益民也为老支书感到高兴,说道:“老支书,您真棒!这就是耐心的收获。”
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