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15章 钓鱼
2025-03-28 作者: 影子狸花猫
第515章 钓鱼
清晨,阳光透过斑驳的窗户,洒在周益民的脸上,暖烘烘的。
周益民悠悠转醒,伸了个大大的懒腰,目光透过窗户望向屋外,村子里已是一片生机盎然。
他在床上躺了会儿,心里琢磨着今天该干点啥,一时竟没了主意,只觉百无聊赖。
突然,他脑海中闪过河边那波光粼粼的水面,以及水中自在游动的鱼儿,心中一动,何不去河边钓钓鱼呢?这念头一冒出来,便再也按捺不住。
周益民利索地起身,简单洗漱后,来到厨房。
周益民奶奶已经准备好了早餐,热气腾腾的米粥,搭配着自家腌制的咸菜,散发着质朴的香气。
周益民一边吃着早餐,一边跟奶奶说起自己去钓鱼的打算。
周益民奶奶微笑着叮嘱道:“去吧,注意安全,中午早点回来吃饭。”
周益民点头应下,吃完早餐,便开始翻找起自己的钓具。
他知道,老爷子的钓具放在屋子角落的一个旧木箱子里,许久未用,上面落了一层薄薄的灰尘。
周益民轻轻吹去灰尘,打开箱子,里面是一根略显陈旧但被保养得还算不错的鱼竿,还有几卷鱼线、鱼钩,以及一些自制的鱼饵。
他拿起鱼竿,仔细检查了一番,确保没有损坏,又将鱼线重新整理了一下,换上锋利的鱼钩,把鱼饵装进一个小铁盒里。
一切准备就绪,周益民扛起鱼竿,提着小铁盒,迈着轻快的步伐走出家门。
走出家门,周益民深吸一口清晨清新的空气,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青草的芬芳。
他沿着村里的小路缓缓前行,路旁的野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,仿佛在向他点头问好。
路过村头的水井时,张二婶和李大爷还在那闲聊,瞧见周益民扛着钓具,张二婶笑着打趣道:“益民啊,今天咋有空去钓鱼啦?”
周益民笑着回应:“二婶,这不是闲得慌嘛,去河边碰碰运气,看看能不能钓几条鱼回来改善改善伙食。”
李大爷也在一旁说道:“益民,你可得多钓几条,让大伙也沾沾光。”周益民哈哈一笑,和他们打了声招呼便继续前行。
出了村子,田野间的景色愈发开阔。
金黄的麦浪在微风中翻滚,仿佛一片金色的海洋。周益民走在田埂上,不时能听到虫鸣鸟叫,偶尔还能看到几只野兔在田间穿梭。
他的心情愈发舒畅,脚步也不自觉地加快了。走着走着,便来到了通往河边的小道。
小道两旁长满了茂密的芦苇,芦苇在风中沙沙作响,仿佛在演奏着一首美妙的交响曲。
不一会儿,周益民来到了河边。河水清澈见底,波光粼粼的水面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芒。
河面上偶尔泛起一圈圈涟漪,那是鱼儿在水中游动。
河边的柳树垂下细长的柳枝,轻轻拂过水面,宛如少女的发丝。
周益民找了一处水流平缓、水草丰茂的地方,他知道,这样的地方鱼儿喜欢聚集。
他放下钓具,先将鱼饵捏成一个个小团,挂在鱼钩上。
那鱼饵是他用玉米面、豆饼渣,再加上一些香油精心调配而成的,散发着一股浓郁的香味,对鱼儿有着极大的吸引力。
也就只有周益民会这么大方,用粮食和香油自制鱼饵,换做是其他人的话,大家只是想改善一下伙食,用得最多就是蚯蚓。
有一些大方一点,顶多就是用一点玉米而已,不会像周益民这么“败家”。
挂好鱼饵后,周益民紧握鱼竿,用力一甩,鱼钩带着鱼线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,“噗通”一声落入水中,溅起小小的水花。
周益民坐在河边的一块石头上,双手握住鱼竿,眼睛紧紧盯着水面上的浮漂。
此时的河边格外宁静,只有微风拂过水面的声音,以及偶尔传来的几声鸟鸣。
周益民的思绪也渐渐飘远,他想起自己来到这个时期,已经一年多,不过也没有算白穿越过来,也算是留下了一点东西在这里。
而且只要等到改革开放之后,想成为亿万富翁对于自己来说,根本就不是事。
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,浮漂却始终一动不动。周益民并不着急,钓鱼本就是个需要耐心的活儿。
他静静地坐在那里,享受着这份宁静与惬意。
突然,浮漂微微动了一下,周益民的心猛地一紧,他知道,鱼儿可能上钩了。
他紧紧握住鱼竿,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浮漂。紧接着,浮漂猛地往下一沉,周益民眼疾手快,用力一提鱼竿,只感觉手中一沉,一条肥美的鲫鱼被拉出了水面。
鲫鱼在鱼钩上拼命挣扎,溅起一片片水花。
周益民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,他小心翼翼地将鱼从鱼钩上取下来,放进旁边的水桶里。
有了第一条鱼的收获,周益民的信心大增,没有想到钓鱼还是挺简单的,都不明白,为什么后世中,会有那么多人“空军”。
他重新挂好鱼饵,再次将鱼钩甩入水中。
这一次,他等待的时间并不长,很快浮漂又有了动静。
这一回,咬钩的鱼儿似乎更加狡猾,浮漂先是轻轻点了几下,然后慢慢下沉,接着又突然上浮。
周益民按捺住心中的激动,没有立刻提竿,而是等浮漂再次下沉并稳住后,才猛地用力提竿。
这一竿下去,竟钓上来一条鲤鱼,足有一斤多重。
鲤鱼在水桶里扑腾着,溅起的水花打湿了周益民的裤脚,但他却毫不在意,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。
就在周益民准备继续钓鱼时,不远处传来一阵喧闹声。
他转头望去,只见几个年轻人也来到了河边,正是去河里抓鱼的阿强他们。
阿强看到周益民,兴奋地打招呼:“十六叔!你也来钓鱼啦!”
周益民笑着回应:“是啊,你们今天又来抓鱼啦?”
阿强点点头,晃了晃手中的渔网,说道:“对,昨天收获不错,今天再来碰碰运气。”
说着,他们便找了一处地方,下到河里开始抓鱼。
不过他们还是有分寸,离开周益民钓鱼的地方,还是有一段距离,生怕影响到周益民钓鱼。
阿强他们在河里嬉笑打闹,溅起一朵朵水花。
周益民看着他们,心中不禁想起自己年轻时的模样,也是这般充满活力,对生活充满了热情。
他笑着摇了摇头,收回目光,继续专注于自己的钓鱼。
接下来的时间里,周益民又陆续钓上来几条鱼,就这样,水桶里的鱼越来越多。
不知不觉,太阳已经升到了头顶,阳光变得有些炽热。
周益民感觉肚子有些饿了,便收拾好钓具,准备回家。
他提着装满鱼的水桶,走在回家的路上。
路过阿强他们时,阿强看到周益民水桶里的鱼,羡慕地说:“十六叔,你这收获可真不小啊,钓了这么多鱼。”
周益民笑着说:“你们也不错啊,看你们抓的鱼也不少。”
阿强嘿嘿一笑,说道:“十六叔,晚上来我家吃鱼啊,咱们一起好好热闹热闹。”
周益民摆摆手,说道:“不了,今天家里还有事,你们自己吃吧,下次有机会再聚。”
说完,周益民便和他们告别,继续往家走去。
回到村子,周益民刚走进家门,周益民奶奶便迎了出来。
看到水桶里的鱼,周益民奶奶惊喜地说:“哇,钓了这么多鱼啊,今天中午有口福了。”
周益民笑着将鱼交给周益民奶奶,自己则坐在院子里休息。
不一会儿,厨房里便飘出了鱼香。
周益民奶奶熟练地将鱼洗净、切块,然后下锅煎至两面金黄,再加入葱姜蒜、酱油等调料,加水炖煮。
不一会儿,一锅香喷喷的红烧鱼就出锅了。
一家人围坐在饭桌前,品尝着美味的红烧鱼。
可能是自己劳动所得,周益民觉得这红烧鱼,好像比之前吃到过的红烧鱼都要好吃不少!
周益民提着满满一桶鱼回到村子的消息,就像一阵风,迅速在周家庄传开了。
村民们听闻周益民收获颇丰,心中纷纷泛起了涟漪。
在那个物资相对匮乏的年代,能吃上一顿鱼肉,简直是一种难得的享受。
尤其是对于一些刚刚生完孩子的家庭来说,改善伙食就显得更为重要。
王嫂家,她正对着丈夫赵大哥念叨:“你瞧瞧,益民钓了这么多鱼,咱也不能落后啊。你收工之后,也去河边碰碰运气,要是能钓几条鲫鱼回来,给我补补身子,这奶水足了,孩子才能吃得饱。”
王嫂一脸期盼地看着丈夫,眼神中满是对鲜鱼的渴望。
她刚生完孩子不久,身体虚弱,营养不够导致奶水不足,这在当时是很多产妇面临的通病。
赵大哥挠了挠头,有些犹豫地说:“我也没怎么钓过鱼,能行吗?”
王嫂拍了拍他的肩膀,鼓励道:“试试呗,说不定运气好呢。益民能钓到,咱也可以。”
像王嫂家这样的情况不在少数。一时间,村子里不少人都动了去钓鱼的心思。
原本平日里没什么人去的河边,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。
傍晚时分,收工后的村民们纷纷扛着自制的钓具,来到了河边。
周益民也过来,他觉得钓鱼好像真的会上瘾一样,要不是下午的时候,太阳太猛,估计也会出来钓鱼。
他现在稍微能明白一下,在后世的短视频中,看到有那么多人喜欢钓鱼,甚至是有一些人,为了钓鱼,已经到达了走火入魔的地步。
周家庄的村民,有的拿着用竹竿简单绑上线和鱼钩的鱼竿,有的甚至连鱼饵都是临时准备的,有的用馒头掰成小块,有的则挖了些蚯蚓。
赵大哥也在其中,他站在河边,学着周益民的样子,将鱼钩甩入水中。
他紧紧握着鱼竿,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水面,心中默默祈祷着鱼儿上钩。
旁边的孙大叔也在认真钓鱼,他已经在河边坐了两个多小时,却连个鱼影都没见到。
孙大叔有些懊恼地自言自语:“这鱼都跑哪去了,咋就不上钩呢?”
赵大哥听到,安慰道:“孙大叔,别急,钓鱼嘛,本来就是个耐心活儿。”
话虽这么说,赵大哥自己心里也没底,毕竟他也是第一次正儿八经地钓鱼。
另一边,李二哥和几个年轻小伙也在河边忙活。
李二哥一边挂鱼饵,一边对旁边的伙伴说:“咱今天可得好好钓几条鱼回去,让家里人也高兴高兴。”
小伙们纷纷点头,干劲十足。他们将鱼钩甩入水中后,便开始叽叽喳喳地讨论起来,有的说自己肯定能钓到大鱼,有的则分享着自己听说来的钓鱼技巧。
然而,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,他们的鱼钩始终没有动静。
此时的周益民,也再次来到了河边。
他看到河边一下子多了这么多人,有些惊讶。
不过,他还是找了个地方,放下钓具,开始钓鱼。
周益民熟练地挂好鱼饵,用力一甩,鱼钩稳稳地落入水中。他坐在那里,静静地等待着鱼儿上钩。
不一会儿,浮漂动了一下,周益民迅速集中注意力,紧接着,浮漂猛地往下一沉,他眼疾手快,用力一提鱼竿,一条鲫鱼被拉出了水面。
周围的村民看到周益民又钓到鱼了,纷纷投来羡慕的目光。
赵大哥忍不住走了过去,问道:“益民,你咋就这么厉害呢,这鱼一条接一条的。我们都钓了好几个小时了,连个鱼毛都没见着。”
周益民笑着说:“赵大哥,我也没啥特别的办法,就是运气好呗。”
孙大叔也凑了过来,说道:“益民啊,你就别谦虚了,肯定有啥窍门,你就跟大伙说说呗。”
周益民见大家这么热情,想了想,说道:“其实也没啥特别的,这钓鱼啊,首先得找对地方,像这种水流平缓、水草多的地方,鱼儿喜欢聚集。
还有就是鱼饵,我这鱼饵是用玉米面、豆饼渣加香油做的,可能比较吸引鱼。再就是要有耐心,不能着急。”
村民们听了周益民的话,纷纷点头,开始尝试调整自己的钓鱼方法。
不过大家都不舍得用香油来制作成鱼饵,只能是用蚯蚓或者是馒头屑。
赵大哥回到自己的位置,重新找了一处水草茂盛的地方,又按照周益民说的,将自己带的馒头屑做成了的鱼饵。
他再次将鱼钩甩入水中,心中默默期待着。
李二哥和小伙们也在尝试改变,他们不再大声喧哗,而是安静地等待着鱼儿上钩。
然而,尽管大家都按照周益民说的方法去做了,可运气似乎并没有因此而改变。
又过了一个小时,大部分村民还是一无所获。
只有周益民,时不时地就能钓上一条鱼,水桶里的鱼越来越多。
孙大叔有些沮丧地说:“看来这钓鱼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,同样的方法,咋效果就不一样呢。”
赵大哥也叹了口气,说道:“是啊,可能真像益民说的,还得靠运气。”
就在大家有些灰心丧气的时候,李二哥突然喊道:“我好像钓到鱼了!”
只见他手中的鱼竿弯成了一个弧度,鱼线被绷得紧紧的。
李二哥兴奋地用力提竿,一条不大不小的鲤鱼被拉出了水面。“哇,李二哥,你太棒了!”
旁边的小伙们纷纷欢呼起来。
李二哥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,说道:“看来按照益民说的方法,还真有用。”
受到李二哥的鼓舞,其他村民也重新燃起了希望。
他们更加专注地钓鱼,不断调整着自己的位置和鱼饵。
时间慢慢流逝,天色渐渐暗了下来。虽
然大部分村民还是没有钓到鱼,但他们并没有因此而气馁。
大家一边收拾着钓具,一边交流着今天钓鱼的心得。
赵大哥回到家,虽然桶里没有鱼,但他还是笑着对王嫂说:“今天虽然没钓到鱼,不过学到了不少钓鱼的方法,明天我再去试试。”
王嫂看着丈夫,虽然有些失望,但还是鼓励道:“行,明天再去,我相信你肯定能钓到。”
其他村民们也大多怀着这样的心情,期待着下一次能有好的收获。
(本章完)